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昔日“鞋王”哈森股份(603958.SH)新一轮跨界重组继续推进,但受到市场质疑。
12月25日晚间,哈森股份发布公告称,拟收购两家公司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哈森股份表示,此次交易将进一步深化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和新能源领域的产业布局,发挥核心优势,实现资源互补。
此次重组筹划停牌前一个交易日,即12月11日,哈森股份突然意外涨停。
这是哈森股份年内第二次收购资产。今年初,公司筹划跨界收购资产,两次调整收购方案,最终变更为现金收购两家标的股权。
忙着收购的哈森股份深陷经营困境。公司主营业务为中高端皮鞋的品牌运营、产品设计和销售,2016年在A股上市。上市当年,公司业绩就变脸,至今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归母利润”)累计数为-2.21亿元,其中,从2017年开始,公司主业持续亏损。
急着跨界重组自救,哈森股份能如愿吗?
两次收购前股价均涨停
筹划重组停牌半月后,哈森股份宣告复牌。
12月25日晚,哈森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正在筹划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苏州辰瓴光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辰瓴光学”)100%股权、苏州郎克斯精密五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郎克斯”)45%股权。与此同时,哈森股份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募资总额不超过本次交易价格的100%,用于支付本次交易中的中介机构费用、相关税费、标的公司项目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等。
根据公告,本次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辰瓴光学成立于2022年1月21日,注册资本6000万元,为一家以自主研发的工业软件平台及视觉检测系统为核心的智慧工厂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提供智能制造产线、智能检测设备及相关软件的研发、销售及技术服务。辰瓴光学的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和新能源领域。
哈森股份称,通过收购辰瓴光学,公司将开拓智能制造产线、智能检测设备等业务,显著增强技术实力并完善消费电子、新能源业务布局,做实做深新增业务。
苏州郎克斯是一家“果链”企业,成立于2018年3月,注册资本2500万元,主要从事精密金属结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客户为比亚迪电子、立讯精密、蓝思科技、赫比集团等3C供应链厂商,现已通过了苹果产业链厂商的供应商评审,并进一步拓展了三星、小米、华为等品牌业务。
苏州郎克斯是哈森股份刚刚控股的子公司。
今年初,哈森股份抛出一份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苏州郎克斯45%股权、江苏朗迅90%股权以及苏州晔煜23.0769%的出资份额,同时配套募资。
今年7月,公司第一次调整方案,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苏州郎克斯87%的股权、江苏朗迅90%的股权、苏州晔煜23.0769%的份额,并配套募资。
9月13日,公司再度调整方案为,支付3.58亿元收购苏州郎克斯45%的股权、江苏朗迅55.2%的股权。
备受关注的是,两次宣布重组前,哈森股份股价均提前涨停。
第一次重组停牌前一个交易日,直播APP“映客”的母公司北京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突击入股,以151.47万股的持股数量和0.69%的持股比例,成为哈森股份第五大流通股股东。
12月11日晚,哈森股份发布停牌筹划重组公告,而在当日,公司股价突然异常涨停。
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有投资者质疑哈森股份内部消息提前泄露或内幕交易。
重组预期待考
两次收购重组,哈森股份能否达到预期待考。
一年内急着推进两轮资产重组,如此大力度的背后,是哈森股份经营深陷亏损困境,期望借此自救。
2016年6月,哈森股份在沪市主板上市。上市前一年即2015年,哈森股份的业绩达到巅峰,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利润分别为19.39亿元、1.19亿元。
上市第一年,业绩就变脸,公司营收及净利双降。2017年开始,公司主业持续亏损。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持续下降,从16.82亿元下降至8.9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0亿元、0.18亿元、-0.62亿元、0.09亿元、-0.44亿元。
2021年至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在8亿元上下波动,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0亿元、-1.56亿元、-0.05亿元,持续亏损。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方面,2017年至2023年,哈森股份持续亏损。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为5.68亿元,同比下降0.92%;归母净利润为-0.41亿元,亏损同比扩大8406.06%。
Wind数据显示,上市以来,哈森股份归母净利润累计数为-2.21亿元。
如果单纯靠传统业务,今年全年,公司大概率仍然会亏损。
毫无疑问,如果在年内完成上述资产重组,哈森股份有望在今年扭亏为盈。
2023年,苏州郎克斯实现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2.37亿元、4747.11万元,今年全年预计为4.60亿元、5694.03万元。
2023年,辰瓴光学的营收、净利分别为1.19亿元、917.16万元,今年全年预计为1.53亿元、1914.56万元。
数据显示,两家标的公司经营业绩均大幅向好。
市场猜测,本次收购可能存在高溢价。未来,标的公司能否达到预期,有待时间来检验。